< img height="1" width="1" style="display:none"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694908300728726&ev=PageView&noscript=1" />
熱門關鍵字:

好與不好全在於自己的心態

發佈日期:2011-10-10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已先後邁進了四十不惑、有些令人尷尬和無奈的年齡段了。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順口溜是這樣總結這個年代出生的人:該上學的時候停課;該升 學的時候下鄉;該結婚的時候晚婚;該生育的時候計劃;小孩上大學的時候自費;該退休的時候交保費。笑談中說給同事們聽,大家都覺得挺有道理,覺得許多倒霉 的事都讓我們六十年代的人給趕上了,於是不少人就嘆起氣來。其實當無法改變環境時,不妨努力改變一下自己,好與不好全在於自己的心態。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美國有兩家鞋廠為了開發市場,分別派業務員前往非洲考察當地的需求量。甲廠的業務員考察回來,立刻晉升為主管;乙廠的業務員考察回來, 卻從此被冷落在一旁。同樣去非洲考察,為什麼會受到不同的待遇呢?原來,乙廠的業務員,到了非洲,當天就發了一封電報回廠報告。電報的內容是:“完了!一 點希望也沒有,因為這裡的人根本不穿鞋子。”而甲廠的業務員到了非洲,當天也發了一封電報回廠報告,電報的內容則是:“太好了!希望無窮,因為這裡的人都 沒有鞋子穿。”還有一個比喻,說的是吃甘蔗,樂觀的人如果從蔗頭吃起,他會想現在吃的總是最甜的;如果從蔗尾吃起,他會想現在吃得越來越甜了。悲觀的人如 果從蔗頭吃起,他會想現在吃的越來越不甜了;如果從蔗尾吃起,他會想現在吃得總是最不甜的。經典的比喻,可見明明是同樣的事,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看待,就 會有不同的結果,為什麼?這就是悲觀者和樂觀者的巨大區別,好與不好全在於自己的心態。

就像上面提到順口溜,說六十年代的人該上學的時候停課,該升學的時候下鄉。我要說那隻能說明我們的人生經歷豐富,我們從小玩著了,山上山下地野過,水里浪 里地瘋過,沒有像現在的孩子們過早地失去了幸福的童年,每每回想起當年在師部大院的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我的心裡就會時時泛上一種幸福的感覺和滋味;我們這 一代人既經歷了文革的動盪,又趕上了上山下鄉的末班車;既有停課鬧革命的經歷又正好趕上了國家恢復高考制度的大好時光;既有被時代拋棄的失落又有充電進修 的樂趣;談起新中國成立後的政治風雲和文革那段特殊的經歷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對於現代社會一些流行時尚的東西我們又能理解和享受;我們這一代人有著特殊的 人生經歷,我們的人生最曲折,我們的人生經驗最豐富,我們比八十後、九十後的孩子們能吃苦,我們的個性又不會像老一代人那麼保守落後,我們像橋樑一樣起著 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現代社會有很多重要的崗位和工作都是由六十年代的人在挑大粱。這一切經歷可以算作是我們這一代人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特殊的年代, 特殊的人生經歷造就出了勇敢、堅強、自信、樂觀的六十年代人。

說我們這一代人該結婚的時候晚婚;該生育的時候計劃。中國人特別講究早婚早育兒孫滿堂,我的老公每次和戰友娶會回來都會自豪地對我說:和我一樣年齡的戰 友,孩子才上高中,他們都笑我咋懂事這麼早呢?其實想想晚婚晚育有什麼不好呢?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趕上了國家號召計劃生育,一家只生一個好,想想我們多幸 運,一生中少生多少氣少挨多少累呀!即便你四十歲才有孩子,到了你七十歲的時候,兒子正好三十而立有精力有體力不是正好能得到他們的孝敬和回報嗎?有人說 一個孩子太孤單了,看看過去兄弟姐妹一大幫有多好,遇到父母有病,家中紅白喜事等等大事就看出人多的好處了。我想說的是,孩子少可能將來一個孩子要管四到 六個老人,負擔是挺重的,可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將來孩子付出的多得到的回報也會多呀。

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最倒霉就是我們的小孩上大學的時候自費;該退休的時候交保費。想當年孩子不管是上高中還是上大學一切都是國家拿錢全包,現在上個大學沒 有十萬二十萬供不下來。可是要是換個角度看問題我看還是咱們的幸運呢,想當年雖然說是恢復了高考,但招收的大學生很少,可以說是千軍萬馬在擠獨木橋,對我 們大多數人來說想要考上一所國家正規的大學無疑比登天還難,誰家要是有一個考上了大學的孩子那真有一種祖墳上冒青煙的感覺。沒有走進過大學的校門無疑是我 們這一代很多人心中的遺憾。而現代社會只要孩子稍用功努力讀書或是家中不缺錢的人家,小孩子想上大學就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大學隨時在向你敞開著大門, 至於你進了大學學不學習,能不能成才就在於你自己了,至少社會為你提供了成才的基礎和條件,在這樣的一種社會大環境下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該退休的時候 交保費,只能說明這個社會社會保障機制在不斷完善,可以基本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農村人口和城市無業人員只要交了勞動保險都可以得到社會養老保障。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你只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往往就會發現在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背後其實也隱含了許多幸運與幸福,就看你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了。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差別就在於: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而悲觀者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了危難。